□ 代 庆
第三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四川选拔赛落幕一月了,在忙忙碌碌中,总有些面庞浮现在脑海,总有些身影仿佛就在眼前。这些身影很特别,有的双手双脚四肢行走,有的需要人牵引着挪动,有的坐着轮椅前进……他们给予我的震撼,不仅是在比赛场上,而是一直留存在心中,以至于我一定要抽时间写一些文字,讲述他们的故事,希望能感动并激励到更多的人。
这次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大赛四川选拔赛由省人社厅主办、省人才交流中心承办,人社部首次在大赛中设立了专项组比赛,参赛群体为残疾人和化解过剩产能分流人员创业者,各地市州共选拔了20个项目参赛。我受邀担任省赛专项组评审组长,7位评委,除我来自人社部门外,其余6位都是企业家或投资人。在赛前会的时候,我们认为专项组的评审压力不会太大,比赛中的亮点和兴奋点也不会太多,但比赛结束的时候,评委之一的四川科苑农牧业集团董事长乔志军先生说:“没想到专项组的比赛感受这么深!今天的体会是值得和众多创业者分享的。”乔总道出的是在场所有人共同的心声。
这是一场有结果,但没有输赢的比赛。他们不是在比输赢、比商业模式,而是在比创业者精神。这种精神的力量不仅使在赛场的评委和观众热泪盈眶,而且让每一个人都想要去讲述与传播。
“残疾女的养牛场” 项目,参赛选手潘远香是坐着轮椅上台演讲的,我们听到她创办养殖场,圈养肉牛130余头,安置职工12人,还带动56户村民养牛,其中残疾人43人,贫困户27户,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,我们看到视频中她在养殖场以手代脚工作的场景,让人无比感慨,当她演讲完后从台上四肢并用爬着走下来的时候,现场响起了钦佩赞赏的掌声。
当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展开之时,现场一片惊叹之声。参赛者李亚雪是省非遗手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,虽然身体残疾把她局限在轮椅上,但她的艺术作品却走遍了国内外,从几岁孩童起就研习剪纸,50年的岁月沉淀,专注一个领域做精做深,她的公司在年营收达140万元的同时,带动了68名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就业。小小的剪刀,一张张彩纸,剪出了一方天地,一条创业就业之路。
如果说李亚雪是从小习艺的民间艺术家,那陈英就是半道出家自学成才的民间艺术家。陈英10岁时患上股骨头坏死落下了残疾,大学毕业后,选择了自主创业,利用自己心灵手巧的优势,自学、研究、精琢蛋雕技艺,创新研发了大蛋壳套小蛋壳的套雕技术,在业内小有名气,火山小视频上粉丝多达18万,还得到了蛋雕大师的肯定与帮助。她不仅在重庆洪崖洞有自己的店铺,还在网络上销售,不仅卖蛋雕成品,还按顾客需求做定制。下一步她打算举办培训班,带动更多的女性朋友尤其是残疾人朋友能像她一样,用小小的蛋壳,成就大大的梦想。
当听说一位双手双脚严重畸形,行走困难,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性,不仅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,用残疾之躯,撑起了一个年出栏1000头猪的农场,还自愿拿出10万元为家乡修路,在她的感召下,两个孩子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工作,回乡传承妈妈的事业时,我认为这是一个传奇。缔造这个传奇的是遂宁蓬溪县龙腾养殖家庭农场创办者王妈妈。朴实的笑容,平实的语言,完全没有丝毫对不公命运的怨恨。她的愿望不大,但很具体:“我要把年出栏1000头提高到10000头,将猪场做成蓬溪第一家绿色有机猪场,做成蓬溪甚至遂宁最大最好的猪场!”
当李利红走上台时,这位美丽的单腿女孩让现场一亮,曾经的全国残运会冠军,特奥会火炬手,将多年来从事旅游导购的收入投入到家庭农场项目种植芦笋,每年还能解决20人就业。
来自泸州的精准扶贫创业项目——纳溪区凤林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申光平,是个瘦小精干的残疾女性,利用科学的生态循环种养殖技术,共建立19个基地,其中扶贫养殖基地9个,年销售额已达到600万元。
在小金县残疾人编织合作社项目路演及评委点评后,参赛者请求评委能否多点评点评,说我们来参赛不只是为了名次,更为了能得到指点、学到知识、交流经验,让更多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事迹。
在这一天的赛程中,评委、观众一次次被这些参赛者感动,一会儿沉重、一会儿热泪、一会儿欢笑,这是一种特殊的体验。无论是化解产能过剩创业项目“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”、“废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”,还是被工作人员牵上讲台路演的盲人按摩项目,或者服务残疾人的“共享单鞋”、“移动就业网络服务文化”“新农业助残平台”、“农副产品触网运营计划”等项目。这些参赛创业者用行动诠释了自强者是打不倒的道理,当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时,他们勇敢地伸出手,推开了一扇窗,用创业梦想成就了那个难以企及的远方。
作为人社部门举办的创业大赛,除了考量项目的可持续性、发展潜力、创新型,历来看重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,看重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。这次大赛首次设立的专项组,参赛者身份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对象,但我们却看到了他们不等不靠不要,自尊自强自信,不仅实现自己个人的就业创业,还通过创办企业创造就业岗位,带动更多的困难群体就业。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“活着不是用泪水赢得同情,而是用汗水赢得尊重”。这样的一种精神,值得我们所有从事就业创业、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人去弘扬与传播。